第七十一章要失业了?
建造新都,对财政的压力是很大的。归元帝打算将其中规划给民居和商用房地块的一部分,拿出来卖,缓解资金紧张,无可厚非。
不过现在只是放风,还没有正式发布。林为先考察了汴都的情况,发现因为这些消息的影响,汴都的一些店铺价格,在下降了。
“不会吧?”沈嫣吃惊:“大家的消息这么灵通的吗?”她又看向段久,想听听他还有没有内幕消息。
大概是因为沈嫣做了营造生意,段久确实很注意这一块,看着沈嫣期待的眼神,就把他知道的一股脑儿倒出来:“之前马兴街附近,一间半门面房,至少一千八百贯起,像丰水楼这样的两层楼阁,连地带铺,超过万贯。洲桥街御廊下,一个摊位,就要五百贯。所以官家也想按这个价格来,不过田相等人不同意……”
“呃,相公们肯定觉得一旦迁都,人口分流,洛城的地价虽然走高,但应该比原先汴都的价格低……”沈嫣分析道:“而目前汴都的地价和房价也在走低,最终会达成一个平衡。”
林为先也是这么认为的,所以他打算再去洛城看看。
“先过年吧!”沈嫣劝道:“小舅舅今年在我家过,咱们甥舅热闹热闹!”
沈嫣这个年果然过得很开心,她的事业有了起色,和舅家又重新联系上了,若湄也越来越贴心,二十三岁这年的沈嫣,充满希望。
一到过年,妇孺也寻机串门子,沈嫣之前太忙,过年待在家里,整日和各色女眷打交道,反而觉得累。
何况大家的话题都是围绕“要不要搬到洛城去”而展开,偏偏这样的事,不是由家庭妇女决定的,肯定得看丈夫的工作是否变动。大家议论纷纷,担心这忧心那,其实都是白操心。
沈嫣终于在这样的氛围中待不住了,打算去洛城看看。毕竟她接了段久的委托,“狮子林”已经开工,也不知道进度如何了。她收了那么一大笔钱,应该上心些。
而段久呢,正好放假,闲来无事,也对自己的新宅很好奇,于是一行人往洛城去了。
新都的工地一般人不能进,但段久是殿前司都指挥使,而沈嫣和工部关系不错,一见到他们,看守的侍卫们立刻放行。
沈嫣上次来过,便由她带路,去看段久的“狮子林”。
由于过年,工匠们大多放假了,不过“狮子林”还是照常开工,因为承接这个工程的是孙匠师、张匠师和汪石匠。孙匠师回家过年,而张匠师家在福建路,一来一回太花时间,而汪石匠本来就想趁着农闲打工挣钱,所以他们只是在除夕和元日休息,初二就继续开工了。
“辛苦辛苦!”沈嫣上前慰问,又给红包,又送酒肉,再加上她习惯性地“简单说几句”,那场面仿佛新闻联播中领导假日走基层差不多。
段久都暗自好笑,她若是个男子,官场肯定比他混得好。
林为先暗中观察,发现段久对沈嫣的举动并无不满,还隐隐有赞许之色,就知道这人胸怀宽广,不似常人。
仔细一想,这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。沈嫣搞营建,要带建筑团队,她一个女子想要树立威信,一是够聪明够专业,二是出手比较大方。沈嫣从不克扣工钱,给工匠们的待遇也是俞国最好的,一日三餐,两餐有肉,大家都争着给沈大娘子干活。
段久呢,能做到先锋大将,武艺超群,身先士卒是必然的。但这还不够,有异族血统的他,要能够领兵打仗,还需要真正赢得士兵的爱戴。
这两人一个能够带队,一个能够带兵,御下之道肯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。
众人穿梭在工地上,到处叮叮当当很热闹,尤其是石匠们,堆叠假山,那可是大工程。这里聚集了汪石匠为首的北派和张匠师手下的南派,这种工艺和技巧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
一般来说,古人造宅子,大门尤为讲究,毕竟从大门的规制和精美程度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等级和财富。
“狮子林”的大门也是如此,除了最基本的广梁大门,沈嫣还设计了狮子绣球的门当和一系列的石雕。
看着工匠们精心雕琢,沈嫣也有些手痒。不过她不会石雕,于是拿水泥撇了一个浮雕,简单的祥云造型,信手拈来。
若湄看得直拍手,夸嫂子能干。林为先看了,也是一脸骄傲。他这个外甥女,从小就能干,做的模型小屋,别人只有夸的份。
呃……石匠们的脸色就不太好看了,原来水泥还能这么用的吗?这速度,这细腻程度,哪是他们斧凿雕刻可以比的啊?
将来怎么办?他们的活儿要被替代了吗?石匠们面面相觑,脸色各异。
哎呀,沈嫣一时手痒,结果给大家造成压力了!她立刻安慰道:“这个不结实,只能玩一下,还不能实际运用,风吹日晒的,可能会掉……”
石匠们将信将疑,他们都用水泥来黏合和筑基呢,哪里不结实了?沈大娘子应该只是安慰他们吧?!
汪石匠很感兴趣,过来看了一遍,然后就请教一些细节,自己也试了一下,果然不难,还容易修改。要是哪里做得不太好,趁着水泥没有干,赶紧抹平呗!
而石雕就没这么容易了,尤其是凿得太多,想重新改回来,那可就难咯!有时候甚至要整块重来。
一众石匠围着他们看,有的眉头紧皱,有的跃跃欲试。
张匠师笑着安慰大家:“工艺总是在进步的,大家多学多练,跟着大娘子干活儿,就是长见识的!”张匠师也过来说了几句,然后让大家回到自己的岗位,继续干活。
回头张匠师又把沈大娘子拉到一边,说道:“据老朽看,用水泥浮雕,省事多了,尤其是那些复杂的造型。不过大娘子以后不要当着他们的面做,免得他们担心丢饭碗。”
沈嫣也觉得自己鲁莽了,连连点头,这种事她在现代不是没有经历过。AI推出的时候,很多人发现AI写文、制图又快又好,后来果然很多基础的文案和修图工作被替代了,或者岗位被精简了,因为从前两个人、甚至三个人的活儿,现在只要一个人就能干完。
文科和美术毕业生的就业空间,被进一步压缩。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,都焦虑不已,才工作,就要被淘汰了。这种焦虑情绪也传导回了学校,很多人大一就想着转专业,高年级的学生就忙着考编或者学个第二学位。
后来大家发现,AI还能干基础编程的活儿,学计算机的同学也有些恐慌了。今后的出路在哪里啊,什么工作是不会被AI取代的?年轻人都很迷茫,似乎除了公家的编制,再也没有稳定的工作了,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淘汰。
沈嫣再一想,历史上还发生过工人砸机器的事呢,她在这瞎显摆什么呀?!
段久和林为先也看出了这其中的矛盾,于是拉着沈嫣去其他地方看看。
虽然工匠带着契奴们挥汗如雨,但其实整个工地显得颇为杂乱,也就是一个角落堆了很多建材,仔细一看,南北的石材都有,红砖水泥砖码得整整齐齐,还有各类名贵的木材,和已经成型的木制预构件。
但是,房子还没有影子,院子也不过挖了一半的池子,距离竣工遥遥无期的样子。
若湄有些担心起来,问道:“嫂子,这个宅院,是您设计的那个吗?怎么什么都没有啊?”
沈嫣不答,转而问段久:“慌不慌?这么多钱砸下去,还是一片废墟的样子。”
她记得自己有个朋友,夫妻二人花光所有积蓄,买了个下叠,装修贷先是借了30万,砸下去根本跟看不见似的,连土建都没有做完。然后又借了20万,再加上他们第二年攒的40万,也就是说投入了90万,沈嫣当时去参观,只看到土建和水电部分,看着跟个毛坯似的。
段久踩了踩脚下,说道:“这地基打得很好,池子也挖了一半了,材料从各地运过来,都是成本……”
跟沈嫣相处久了,他的说话方式也受到影响。
对啦,钱都花在看不见的地方啦,而这些非常重要,台基要稳,要做好防水,要安排管线,要考虑地窖、水库和化粪池的位置。越是看不见的地方,越要把工作做得扎实,否则返工就累死人了。
林为先更加满意:这是去做了功课的,对营造也有一定了解了,花了心思,不错不错!这宅院,肯定花了不少钱,全交到小四手里了,懂事懂事!
若湄站在已经累了一些假山底座的台基上,看了看光秃秃的隔壁,问道:“嫂子,那咱们那边怎么造呢?”
沈嫣道:“还没有定稿,不过我们可以去看看大小。”
洛城新都比汴都大很多,归元帝又大手笔赏赐沈嫣,她的宅院其实也不小了。如今还没有动工,更显空旷。
张匠师跑过来解释:“大娘子,给您的宅院预备下的建材,都放到了段侯爷家里,方便我们看守。”
“哎呀,给您添麻烦了!”沈嫣装腔作势。
段久睨了她一眼,淡淡道:“无妨。若是不够,从我这里拿。”
……
这么多人看着呢!沈嫣瞪了他一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