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四章突破
第二天,段久便命关河送了很多草料、豆子和盐巴过来。不仅不如,关河还带人来给马换了新的马蹄铁。
又过一日,段久亲自带了一个人来,虽然她身形颀长、箭袖劲装,身姿矫健,但还是能看出来这是一个女子。
这回段久走的是正门,沈嫣少不得在经纶堂见他。
“这是我给你找的女护卫,叫阿七,”段久指了指这个看起来和沈嫣差不多大的女子,说道:“以后,让她在你府里做事吧!”
速度还真是快啊!
“你哪里找来的?”沈嫣有些好奇。
“自然是找官家要的,”段久实话实说:“当初皇后娘娘守住龙城,她那里有一批女护卫。娘娘听说你这里缺人,就指了一个过来。”
阿七上前行礼,行动间很是利落,确实是习武之人。
“你大名叫什么?”
“阿七。”
“没有姓么?”
“我是孤儿。”
气氛变得武侠起来。沈嫣咳了一声,道:“大名就叫戚芬甜吧,平时我还是叫你阿七。”
戚芬甜,很女孩子气的名字。
阿七愣了一下,应了,似乎有些不知所措。都珂过来,带她退了出去,并安排她住下。
段久说道:“这些都是孤儿,皇后娘娘心善,办了慈佑堂,后来挑了些孩子习武投军,她就是被选中的。阿七只是代号……”
原来如此,晋北常年和北胡、西戎交战,正所谓“古来征战几人回”,留下不少遗孤,这些孩子长大后又投了军。
沈嫣感慨了一番命运,谢过段久的好意,又亲自送他出去。
看着他的背影,石妈妈笑眯眯地说:“九哥儿送钱送粮送人的,这会儿他的身家都在大娘子手里啦!”
沈嫣只装听不懂,答道:“你放心,我既然收了设计费,一定尽心尽力给他造宅子。”
石妈妈含笑看着她:“您现在尽心尽力,日后也是不亏的。”
哼!她可是有职业道德的设计师,不管给谁做设计,都会全力以赴,绝没有私心杂念。
沈嫣回京,先是去看了城南灾区的重建,选择“竹筋混凝土”的那十七户房子,快要完工了。灾民中的青壮年,都在工地帮工,见到沈大娘子来了,都过来问好。
沈嫣进去看了看,这些民居都是统一的样式,前堂后室呈“工”字型,面阔一间半,这户人家的西墙贴着隔壁家的东墙,只有前后排之间有狭长的通道。
生活在古代都市的百姓,并非家家都拥有自己的小院,很多民居都是临街的房子。
这样的户型,并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,沈嫣尽力帮他们做好地基和排水。所有的房子造得很规整,倒有一种别样的整齐的美感。
一座石牌题了“新安里”三字,纪念这里的重建。
沈嫣乍一见,有点恍惚,这统一的样式,豆腐块一样的排列,有点儿华西村的意思啊!
沈嫣自得其乐了一番,又进屋子瞧了瞧,跟在她后头的灾民很高兴:“大娘子,房子造得真不错,我们自己再整点家什,就可以住啦!”
“嗯,你们满意就好!”沈嫣也替他们高兴:“祝你们小日子越来越兴旺!”
沈嫣回到家,王国胜在等她。看着他一脸兴奋的样子,沈嫣就知道,他又造出好东西了。王国胜这人爱钻研,在建筑材料创新方面,很有天赋。这回他也带了好东西,来见沈嫣。
沈嫣看着他拿出的砖,灰白色,敲起来,声如磬,沈嫣拿在手里掂了掂,不由惊喜万分:“实心水泥砖啊!这个可以拿来砌承重墙,但是不太适合潮湿的环境。但水泥砖是冷压制造的,可以省不少的煤,成本就降下来了。”
“
不错!”王国胜补充道:“空心水泥砖也有,不过我没带过来。”
王国胜对沈嫣心服口服,哎呀,大娘子不愧是营造专家,真的识货,一眼就看懂他的成果,对这些材料的特性也了如指掌。
“还有这个!”王国胜赶紧献宝。
“哟,玻璃砖!”这沈嫣接过这透明的一大块,笑了起来。玻璃砖在后世也火过一阵。那时候很多卫生间或者隔断,都喜欢用这玩意儿。
“玻璃砖好是好,透光!”在这个时代可以帮助采光,但是也有缺点,沈嫣继续说道:“可是玻璃砖比其他砖沉,砌在同一堵墙里,造成的压力不一样,很容易造成沉降不均匀,导致结构失衡……”
王国胜主要负责建材的生产和创新,对结构力学不太了解。沈嫣略一解释,他就明白了。
“所以,这个玻璃砖不能大面积使用,最好在高处砌上几块,用以透光!”王国胜想了想说道:“既然这样,我想法子造空心玻璃砖,可能效果更好。”
“孺子可教也!”沈嫣欣慰地点了点头。
他又一股脑儿地拿出了其他几样东西,“这是新型水泥,您之前说加入铁砂,可以制成……硅酸盐水泥。我试了一下,和我们目前生产的水泥大差不差。这是您之前说的‘焦炭’,山阳的徐管事请过过去看看,我们按照您说的,弄了出来,还收集了一些这个……”
说着,王国胜掏出一个玻璃瓶子,里面是棕黄色的液体。
“煤油……”沈嫣一把抢过瓶子,如获至宝:“这个可是宝贝啊!”
“对!”王国胜喜滋滋地:“这个可以用作灯油,我们试过了!您之前说,让我们注意‘毒气’,其实那个毒气也可以烧,但是太危险了,也不好存放……”
煤气,当然可以燃烧,可惜这个时代还无法充分利用。
“这个,我们不知道是什么,如果扔了又浪费,就试着烧一下,果然能着,而且亮堂……”王国胜说起这个发现,非常兴奋。
“当然亮堂!”沈嫣喃喃自语:“这个东西取代了豆油灯和蜡烛,照亮过数亿中国人的夜晚……”就连她外婆小时候家里还用过煤油灯,那时候已经是五十年代了。
沈嫣之前跟徐管事说炼制焦炭的时候,没有考虑到这些副产品,也怪她,她是一个习惯于电气时代的现代人,煤油灯这种东西,若不是她外婆舍不得扔东西,她都未必会见到。
现在既然想起来了,她赶紧跟王国胜讨论,该如何收集这些宝贵的副产品。煤气的收集需要冷凝和净化,运输也必须通过无缝铁管,防止泄露,这项工作有难度。
从煤焦油中进一步分离煤油、苯类物质和沥青等,还是可以实现的,不过相关设备,需要“手搓”。
沈嫣的想法还是采用蒸馏法,之前焦炭就是干馏法得到的。考虑到目前的技术水平,蒸馏法可以试一试。
但两人都是纸上谈兵,不能马上进行实验。哎呀,可惜可惜。沈嫣恨不得飞到山阳去,王国胜劝道:“大娘子何必亲力亲为,我先回义阳做一些设备,然后带到山阳去试验,若是有了结果,立马给您写信。你就等着吧!”
沈嫣一听他要回义阳,又想起另一件东西——煤油灯。
这个是她亲眼见过的,画起图纸来,就比较容易,底部是圆肚子玻璃樽,存放煤油,上头是燃油灯具。这个年代还没有不锈钢,暂时用铁、铜或者锡等其他金属都可以。
沈嫣一边画,一边讲解,王国胜也是一点就通:“这个简单,咱玻璃都是现成的,这个圆肚子玻璃樽不讲究造型,咱们随手就可以造出来。”
划动拨片,可以调节进风口的大小,从而调节火焰的大小。沈嫣记得小时候看到的是用齿轮调节灯芯的高低,从而调节亮度,现在先用简易装置代替。
两种方式沈嫣都跟王国胜讲了,之后工艺进步了,他们也可以改进设计。
沈嫣又想起几样东西,一并写了出来,让王国胜带给杨文昌。
王国胜得了新主意,一刻也不停留,连夜回义阳去了。看着他兴冲冲地快步离去,都珂惊叹不已:“他这是怎么啦?跟捡了金子似的。”
沈嫣也有些兴奋:“什么金子,这可比金子重要多了!”焦炭搞出来了,当然要试试炼铁啦。炼铁之后,才是炼钢,最终才能搞出钢筋混凝土。这可是现代建筑的基石。
沈嫣虽然研究生阶段是学古建的,但是通过钢筋混凝土,可以把建筑造得更加宏伟坚固,这与她的审美情趣并不违背,相反,有了这些趁手的材料,她的很多构想更加容易实现。
另一方面,历代滥砍滥伐,粗大坚硬的木材成了稀缺品,价格连年上涨。据沈嫣的了解,西方最上等的木材,很多用于造船,从而开启了大航海时代。而中国,都拿来造房子了,随后中国就在大航海时代中落后了。现在她可不能把宝贵的木材都嚯嚯完。
所以,使用钢筋混凝土做承重机构,减少木材的使用,还能保护现有的林地,尤其是两京周围、黄河沿岸的水土,这对环境保护也有好处。
沈嫣赶紧给山阳的徐管事写信,询问山阳附近铁矿分布情况。这个时代,铁矿的冶炼,是受到管制的,但沈嫣有归元帝的特许,可以申请开采各种矿石。
俞国的炼铁,已经开始使用煤,如果沈嫣没有猜错,俞国的炼铁应该和她那个世界的宋代一样,走入了误区,煤中的硫元素,降低了铁的质量。造出来的铁器锈蚀快,而火器容易炸膛。因为他们缺乏对煤的了解,只知道煤可以提高炉温,不知道煤中的杂质,会对冶铁起到反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