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P肉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NP肉小说网 > 为臣(我在新朝干基建) > 第10章 陈竹

第10章 陈竹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舒颜转身看向那方向,见一位看上去四十岁上下的女士子走来。那女子亦身穿青衿士子服,戴了一双成色极好的祖母绿镯子,发间是两对价值不菲的紫宝石步摇,莲步轻移,走到舒颜身侧。

女子面容端庄文雅,朱唇轻启:“可是舒颜舒娘子?”

“正是。不知娘子怎么称呼?”舒颜回复道。

“河东郡,崔柔。”女子自报家门。

“崔娘子好。”舒颜并不知道这位崔娘子是如何认识自己的,但出于教养,她亦礼数做足。

“方才在殿外,我观舒娘子的裙摆脏污了,我有位族妹在宫中兰台当值,舒娘子可随我前往她处,更换衣裙。”崔柔看了一下舒颜的墨色裙摆,道。

舒颜心中警铃大作,她不知这位崔娘子向她示好是为了什么,但伯父在她进宫前,对她多加叮嘱:少与宫里的人说话,无论男女。不要在宫里耽搁时日,早些回家。

是以,舒颜很快回道:“多谢崔娘子美意,只是近日幼弟偶感风寒,舒颜不得不回家照顾幼弟了。”

舒慈近日在饮药倒是真的,舒玖出生的第二日,舒慈正在荷塘边鼓捣舒父安民带回来的改良鱼苗——结果看得太入神,一脚滑进池塘。

崔柔也不阻拦,只道:“既如此,舒娘子先行。”

被崔柔一来一去的耽搁,等到舒颜出了未央宫的门,走到甬道上时,已经错过了和士子群大部队出宫城的时辰。

舒颜大为后悔,早知如此,便该不理崔柔,装作听不清,框框一顿走才是!

现下可好了,这条甬道上人烟稀少,二圣缩减开支,裁撤了不少宫人,想来他们都去准备晚上的明光宴去了。

舒颜打算再走两步看看,运气好的话,没准能捉一个路人来问问路。

穿过一段宫墙,舒颜见前方有个和自己穿着一样的男士子,当即兴奋不已。

女孩快步走上前去,开口道:“这位公子,在下初次进宫,不慎迷路,敢问公子可知宫门的方向?”

那男子转身过来,瞧见眼前的舒颜。

“是你?”

舒颜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
“嗯,是我。”陈竹笑意清浅,白净柔和的脸也变得生动起来。

从舒颜的视角来说,陈竹其人,本身是典型的南方男子长相,面如冠玉,五官柔美俊逸,气质如一条清溪般沉静,颇有隐士之风;

可当陈竹笑起来,却是活色生香、仿佛那溪水动了起来,在一个节点汇作了一汪清泉,清甜回甘,令人心动。

女孩被自己这个危险的想法惊到,忙压了下去,继续干正事:“陈公子认识路吗?”

陈竹的笑意更浓:“我还以为,娘子会问我,如何不再经商了,如何进了邺都,又是如何来考的科举。”

“我与陈公子素昧平生,骤然问公子这些,是谓失礼。”

陈竹见状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,轻声道:“走这边,跟我来。”

二人并列而行,走在长长的宫道上,穿过一条宫道后,逐渐出现宫人,舒颜松了口气。一路上,陈竹没有再说话。

到了宫门,舒颜本想道谢后便去找哥哥,却见陈竹招呼过来了自己的仆从,又命他取来了一个锦盒。

舒蓝远远看得自己的新科进士妹妹出了宫门,喜笑颜开地上去接;妹妹旁边有个人?管他呢应该是同科进士吧,随便是谁;等等——那人在干什么???!!!

陈竹将盒子里的仙鹤祥云纹大氅披在了舒颜的身上,低声道:“娘子的裙摆上有墨,我为娘子遮一遮。”

见大氅和舒颜很适配,少年满意地轻笑,又道:“娘子不必担忧,这件大氅本是今日要去邺都亲长处拜访,所备下的薄礼。娘子救过在下一命,区区衣裳,不足挂齿。娘子慢行,娘子的兄长已经在等候了。”

说罢,少年便上了自家的马车。

舒蓝珊珊来迟,气不打一处来:“阿颜,那个登徒子是谁?哪个府的?我明日,不——今日便打上门去!”

他今日奉了母亲的命来接妹妹回家,看见宫里的进士大部队已经走了,之后又零零落落走了三两人,唯独不见妹妹;偏偏舒家又无宫官,只能干着急;好不容易看见妹妹了,身侧竟跟了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,还敢给妹妹披大氅!

舒蓝只觉一股气血上涌,他妹妹才16岁!方考上进士,正是前程远大之时,万不能被甚么不知根底的浪荡之人骗走了!

“阿兄,那不是登徒子,是进士陈竹,会稽郡人。”舒颜不知阿兄在想什么,看上去好像不大高兴。

“我不信,他刚才对你动手动脚。”

舒颜哭笑不得:“阿兄,他没有对我动手动脚,是我的裙摆脏了,有个好心的崔娘子也想带我去换衣裙来着,可我第一次进宫,不敢和她往深宫里走,就没去。”

舒蓝低头,看得大氅下隐隐约约的墨痕,半信半疑道:“不成,阿颜你还是得离他远点,这个年岁的少年在想什么,你哥我是一清二楚!快和阿兄说说,你什么时候认识的他?”

回程的路上,舒颜便一五一十地说了她和陈竹初见时的事。

“算起来,我和陈竹一共才见两面。他连我的名姓,都还不知道呢。”

“那也不行!阿颜你给我离他远点。”舒蓝继续碎碎念。

邺都,北宫,宣室。

姜帝、刘后、丰相、姬遥四人,正在加班加点地审阅这一百三十九份进士卷。

“......商者,国之重税也。商可使国富而库足,广开商路,取西域诸国、海上外域财富,而不可放任其肆掠姜民财富也;商肥则民苦,民苦则商亡......农商并举,扩国库而拓疆土......民苦无田、少田、贫田久矣;

今姜地方万里,安定、金城等郡,地荒而少民,诚宜调节水土、引进良种、教授农官......使农人获其田,丰其产,则可以安天下矣。万民归心,则四海归一。”

这一份卷子以魏碑写就,刚强朴厚,险峻俊茂,有秦汉旧风。

“......世族,王业之瘤者。世族占据大片土地而自得,其地连阡陌、跨郡县,是以民迁徙千里以求存......若逢灾年,无不争相兼并,致民卖子鬻女、举家为奴......

南吴有汀民失地而蹿海上......四处劫掠,为海盗者......更有吴商怀璧其罪,以至举家遭戮......农者,商者,盖姜民谋生之途也。当抑世族而扶万民,以立万世基业。”

这一份卷子则由行书写就,行间玉润,写意风流,如长风行云。

除却这两份卷子,再有便是一张以草书写就的卷子,被四人一致推为前三。

最终,姜帝定下,草书卷为状元,魏碑卷为榜眼,行书卷为探花。

前三名分既定,姜帝便让丰相和姬遥审核剩下的一百三十六份卷子,再找七个好的,来参加今晚的明光宴。

因此次科考采用了糊名制,是以众人也不知每张卷子究竟为何人所写,姜帝见状,便随手让一旁的一位文官揭开这几张卷子的糊名侧,看看答卷之人的真面目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